(2025教89)关于开展2025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10-1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各教学单位

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转型,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课程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2025年第十九次党委会研究,学校决定开展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建设一批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智慧课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计划到2027年立项建设90门左右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本次建设将聚焦数字化转型,以智慧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场景与模式,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学习体验,深化教学全过程改革,构建高质量、智慧化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二、立项数量

2025年拟立项30门左右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为纳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申报前至少经过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已具备以下建设基础:(1)课程依托超星平台或学堂在线已建设一定数量的教学视频、课件和习题,提供基本的在线学习资源。(2)主讲教师应已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或平台,或已基本掌握相关工具或平台的使用方法,如超星AI助教、AI工作台等。

2.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良好,近5年无重大教学事故。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承担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学工作不少于两个教学周期。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不超过5人(含负责人),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3.课程资源(如MOOC/SPOC、教材、虚拟仿真实验、作业、测试等)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利益,使用图片、音视频等素材须标注来源。

4.优先支持以下课程申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课及面向全校的AI通识核心课程,受众面广、需求量大的学科交叉、专创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以及校企共建且动态更新的产教融合前沿课程。

5.现有的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思政“金课”等课程,不参与本次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此类课程应在已有基础上,自主开展智慧化升级建设,为教育部即将开展的智慧课程建设计划做准备。

四、建设内容

1.在线课程资源建设

1)课程教学资源系统完整、类型丰富,课程内容的组织编排须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习题库、案例库、参考资料、虚拟仿真实验等。

2)课程教学视频应符合慕课教学模式要求。每门课程不少于20个教学视频,单个视频时长5~15分钟为宜,视频累计时长应不少于200分/学分

2.课程知识图谱建设

1)知识图谱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建设完整的知识图谱,重点建设知识体系和教学资源,知识图谱中知识点数量原则上不少于50个/门。

2)知识图谱须直观展示知识点画像、结构及关联关系,支持生成学生学习画像与个性化学习路径;

3)将视频、数字教材、虚拟仿真实验、测试等教学资源结构化关联至知识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知识图谱须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持续更新完善

5)结合课程思政要求,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强化育人功能。

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课程教学创新,通过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1)智慧化教学辅助。通过集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备课与教学支持,包括 AI 辅助教案编写、备课资源收集与建设、试题生成与批阅等。突出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全面融通线上线下教学场景、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实现深度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全流程的在线教学设计和管理。

2)智慧化学习支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学 习支持系统和 AI 助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智能答疑、学术与学习资源智能推荐、学习进度提醒、人机交互等个性化服务,支持学生广泛开展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协作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效果。

3)智慧化教学分析评价。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绘制精确的师生画像,开展学情分析与反馈,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建设管理

1.建设周期。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建设期内须至少完成1轮智慧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申报立项的课程原则上应在2026年8月前完成课程在线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视频资源、习题库、案例集等)及知识图谱的建设,并于2026-2027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上线使用。课程结题须提供教学应用案例1至2个。

2.检查验收。建设中期组织中期检查,建设期满组织验收。建设期内,立项课程获批省级及以上“智慧”课程项目,视同已通过学校验收。

3.未通过中期检查或验收的项目,可限期1年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终止经费支持并予以撤项,课程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报教学建设类项目,所在学院核减相关项目申报名额。

、保障措施

1.经费支持。学校为每门立项课程提供2万元建设经费,用于教学设计、视频制作、资源更新与案例开发等。课程建设经费采取“先立项建设、验收后资助”的拨付方式,即在课程立项时先拨付1万元,结项验收通过后再拨付剩余1万元。

2.技术支持。教学团队可依托学校已引进的超星、学堂在线进行课程建设,教务处协调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3.培训交流。教务处将组织智慧课程建设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智慧课程建设能力。

、申报流程

1. 项目申报。申请人填写《衡阳师范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1提交所在学院

2. 学院推荐。学院(部)须对申报课程的政治性、科学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择优推荐,经审核签字盖章后报送教务处。

3. 材料报送。请各学院于112515:00前将纸质版申报书(一式三份)和申报汇总表(附件2,一式一份)报送至教务处教研科,电子版发送至邮箱hynujyk@163.com

附件:1.衡阳师范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2.衡阳师范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

2025年1016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教务处